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在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帮助下,8月9日至8月11日,教育学院组织16名师生代表赴北京开展暑期“胸怀家国 寻梦立志”名企行专项实践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天强,教育学系副教授高岳涵,辅导员冮皓、葛云丽、孙德智、张雨嘉,以及10名本硕博各年级学生代表参加。走访用人单位包括科大讯飞北京总部、麦可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人民政协报社等。
一、推进访企拓岗,开拓就业选择视野
为期3天的名企行在打通就业信息壁垒的同时,也为同学们打开了全新的就业视野。无论是代表社会声音的人民政协报编辑记者,还是致力于社会教育的抗战纪念馆讲解员,或是将理论引入实践的麦可思教育咨询项目经理,抑或是依靠专业知识推动科技创新的科大讯飞产品策划,教育学专业学子面前展现出更为广阔的人才需求前景,这些工作岗位也在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拥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与平台。
同时,此次名企行也发挥了资源统筹优势,搭平台、建机制,让这些潜在工作岗位 “动”了起来,让学生们看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学生王晓程对这种多元就业的新观念表达了内心的感叹:“这次的企业参访之旅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社会对教育学专业的认可,我明白了未来就业不仅限于考公考编、做科研,还有很多领域可以探索和选择。”教育学作为一个宽口径的专业领域,具有独特性和重要价值。因此,在学习成长、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等方面,学生应当树立多元就业的理念,拥有开阔的视野和格局。
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质量的院企合作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本次名企行期间,除了必要的参观环节外,均安排了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优秀毕业生校友的座谈交流环节,使学院师生有机会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对教育学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的要求,加深了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与输送需求。另外,在参访交流中,也充分听取各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并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就业教育等方面达成广泛合作共识。
人民政协报社教育周刊主编贺春兰表示,新闻媒体工作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的能力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更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沟通技巧等。科大讯飞北部招聘负责人胡容容表示,科大讯飞与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希望能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实践育人模式,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共享和人才的协同培养,达到互利双赢。教育学院副教授高岳涵也表示,教育学院不仅注重学科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更加关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通过教育实习、学生工作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和实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为学子们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就业教育,深化思想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谆谆教导青年一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在本次名企行活动行前,学院党委书记宋俊启、院长闫广芬专门就具体行程安排与交流学习内容进行明确指导,强调要坚持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为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在名企行期间中,师生们还集中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内陈列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和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师生们深刻领会到革命先烈的奉献与担当,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对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学生张润丽在参观结束后激动的表示:“作为当代青年,尤其作为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我们不仅仅是个体,更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接班人。”
据悉,教育学院已连续三年开展暑期“胸怀家国 寻梦立志”名企行专项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推动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探索。此外,学院还通过举办教育学人才专场招聘会、拓展街道乡镇基层就业实习岗位、毕业生校友真人带岗、院企合作结对开展教育帮扶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挖掘优质就业资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深化人才供需对接,拓展就业新空间,丰富同学们对于行业发展变化、岗位人才需求的认知,帮助同学们积累宝贵的求职择业经验。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支持帮助下,助力学生们夯实专业基础,增强能力本领,涵养教育情怀,积极投身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贡献天大教育人的青春与力量。

